西京杂记·匡衡勤学
刘歆〔两汉〕
匡衡,字稚圭,勤学而无烛。邻舍有烛而不逮,衡乃穿壁引其光,以书映光而读之。邑人大姓,文不识,家富多书,衡乃与其佣作,而不求偿。主人怪,问衡,衡曰:“愿得主人书遍读之。”主人感叹,资给以书,遂成大学。衡能说《诗》,时人为之语曰:“无说《诗》,匡鼎来;匡说《诗》,解人颐。”鼎,衡小名也。时人畏服之如是,闻者皆解颐欢笑。衡邑人有言《诗》者,衡从之,与语质疑,邑人挫服,倒屣而去。衡追之曰:“先生留听,更理前论。”邑人曰:“穷矣!”遂去不返。
译文
译文
匡衡,字稚圭,他勤奋好学,但家中没有蜡烛(照明)。邻居家有蜡烛,光线却照不到他家,匡衡就(在墙上打洞)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,把书映照着光来读。县里有个大户人家,名叫文不识,家中非常富有且藏书丰富。匡衡便到他家去做工,但从不要求报酬。主人感到奇怪,便问他原因,匡衡说:“我希望能遍读您家的藏书。”主人听后非常感动,便允许匡衡借阅他的书籍,匡衡因此得以广泛学习,最终成为学识渊博的人。匡衡擅长讲解《诗经》,当时的人们都说:“要想听《诗经》讲解得好,就得请匡鼎来;匡衡一讲《诗经》,就能让人听得开心大笑。”这里的“鼎”其实是匡衡的小名。人们对他的敬畏和佩服到了这种程度,凡是听
诀别书
卓文君〔两汉〕
春华竞芳,五色凌素,琴尚在御,而新声代故!
锦水有鸳,汉宫有木,彼物而新,嗟世之人兮,瞀于淫而不悟!
朱弦断,明镜缺,朝露晞,芳时歇,白头吟,伤离别,努力加餐勿念妾,锦水汤汤,与君长诀!
江南
汉乐府〔两汉〕
江南可采莲,莲叶何田田。鱼戏莲叶间。
鱼戏莲叶东,鱼戏莲叶西,鱼戏莲叶南,鱼戏莲叶北。